扫二维码与商务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最近爆火的AI产品,莫过于kimi莫属了。用户量激增,概念股出现,甚至看起来有种“下一个今日头条”的感觉。那么,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 AI 圈最明星的产品不外乎就是 Kimi。
从最初的15.6万访问量,到2024年2月的297万,这一跃升展示了Kimi Chat在长文本处理技术上的突破。
从20万字提升至200万字的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用户的信息整合问题。
我想探索两个问题:
1. Kimi 高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对于我们有什么启发?
2. Kimi 的发展,好处不言而喻,没有坏处吗?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观察到,除了强悍的技术实力(当然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让Kimi 在读论文、播客和万字长文等多个应用场景下的表现优于其他产品,技术上的优势使得Kimi Chat在信息整理领域迅速占据领先地位,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使用。
另外,Kimi 的市场推广策略上?对我们AiPPT有什么启发呢?
推广策略:
1. 拓宽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合作。掌阅科技、华策影视已经接入Kimi,Kimi在借助内容渠道方的力量推广;
2. 拓宽应用场景。针对研究人员文献资料分析的痛点、针对 HR 大面积简历筛选的痛点,Kimi独一无二走在前面,背后是对市场、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
3. 口碑传播效应。用户的分享行为不仅拉新,也为数据模型提供了用户反馈,有效推动了产品的增长。
目前这三点我们都有在做和正在尝试做,从Kimi 的经验来看,是可行的,甚至我们的思路要更好更多一些,我们在渠道伙伴拓展、协作功能“逼迫”更多人加入“组织”、硬件产品等方面跑在了前面。
第二个问题:Kimi 的发展,没有坏处吗?
我惊讶于Kimi 基于技术优势带来的高速增长,很明显,这是一款可以媲美甚至在中文领域暂时超越 ChatGPT 的 AI 产品。
它可以利用用户上传的资料、利用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训练,上传的资料越多,训练模型越成熟,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来说,也是越好,但是我会担心,AI 所带来的数据反噬?
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源于另一款基于算法的现象级产品——抖音。
抖音的算法让用户沉溺于自己喜欢的领域,用户所有的搜索、点击、点赞、收藏、评论行为都变成算法的数据养料,算法在不断地匹配用户的需求,用户永远像一只蜜罐里的小白鼠,沉浸在自己的那一瓶蜜罐里。
那么 AI、Kimi 会不会成为新一代的“奶头乐”产品呢,会不会成为文本领域的抖音?
我认为大概率是会的。
现在,在日常工作中,我利用 AI 帮我写文案、利用AI 帮我整理资料、利用 AI 帮我做会议纪要,虽然现在的 AI 给到的答案或许只能达到我40%的要求,但是一方面,随着更多内容数据的供养,随着更多用户的提问,AI 一定会越来越成熟,Kimi 给到的答案也将越来越符合我的要求,那么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可能就会被弱化。
可怕的是,我发现AI 在阉割我们的思考能力,一旦被 AI 阉割思考能力,日常工作中就会过度依赖 AI 的力量,甚至成瘾。
所以说,做产品的人要思考利用 AI 让用户上瘾,但是普通人要警惕 AI 对思考力的阉割。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