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商务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用户标签体系的搭建需要适应于实际场景,否则无法落地或应用的标签体系,将会耗费更多资源,也不便于公司业务的推进。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搭建适用于大多数普通公司、而非仅仅适用于大厂的用户标签体系?本文作者便进行了解读,不妨来看一下。
所谓的课程或者是模板搭建的用户标签体系都是从大厂大而全的业务出发的,只是一个理想框架,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普通公司。
标签体系的搭建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标签体系本身的适用性,二是标签体系落地耗费的资源。你想要搭建大而全的框架,背后要用到许多的产品技术资源,落地将是漫长的时间,业务却不会在原地等你。
那么如何在普通公司搭建可落地且有效的用户标签体系呢?
我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1. 标签体系的底层逻辑;
2. 标签体系建设的误区;
3. 标签体系搭建的最简单步骤。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业务服务,搭建用户标签体系,核心的出发点是为了我们的业务成交和增长。
标签的本质是信息的沉淀。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好用的用户标签体系的逻辑是沉淀有助于业务增长成交的信息,从而支撑业务判断,让业务动作更高效。
从用户标签体系的底层逻辑出发,我们会发现
用户标签体系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而之前大多数人对用户标签的误区也不攻自破了。
· 误区一,并不是说我的企业信息量足够大才需要用到用户标签体系。因为用户标签体系不是用来帮你做分门别类的信息管理的,而是帮助你更好做业务取舍的,才知道把什么样的东西给什么样的客户会更好,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
· 误区二,标签体系并不是越全越好,因为没有多少公司有像大厂一样的资源,讲究的是简单有用。
举个例子,在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如果是一家街边的面摊,老板的脑子里面也会有自己的一套用户信息标签,比如说,这个客户喜欢吃什么口味的,他的忌口是什么,那么每一次靠这两点,面摊老板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合口味的面食了,甚至每次面摊老板那一句“还是不要葱?”让你感觉被记挂着特别好,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面摊老板很有人情味。
对这个面摊老板来说,什么职业家庭作用不大,记住口味和忌口。这两个标签已经足以留住客户并且做好业绩了。所以识别出对自己有用的标签并持续贯彻针对这些标签的运营动作,已经能让你跑赢大多数同行了。记住,任何卖货的企业都需要借助标签去帮你更好的服务客户,识别客户。
以业务成交为导向,如何去搭建我的用户。
标签体系,很多人说了怎么梳理,到底怎么做,估计还是一头雾水。
这里给大家一个我的成交步骤梳理法,一共有三大步骤。
第一,明确能够服务的泛客户群体。
准确的说是明确不能够服务的客群,对我的客户群体进行一个初步圈定。
初步圈定的过程中,最开始应该搭建的是一些客观的物理属性的标签,比如说我能够服务的客户性别是什么?年龄阶段是什么?地区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任何一个产品肯定都有自己的服务边界,如果没有,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想清楚你的业务模式。
比如作为一家装修店,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能服务距离我10公里范围以外的客户,因为他的最优选择一定不是我,可能是附近的社区店。
第二,识别出易转化的潜力客户的特性。
能够服务的人里面,也不代表我们要均匀用力。业务的竞争本质上市效率的竞争,谁能更高效转化,用更少的成本,是关键因素。优先用力的肯定是那些我们判断更好转化的客户。怎么找到他们呢?
内部直接收集过往所有成交过的客户的信息:基础信息,基础信息之外的社会属性(如家庭情况、职业情况等),以及成交周期,成交犹豫点。找到符合我们想要的成交周期,以及成交犹豫点更好攻破的人,确认他们的基础信息和社会属性。
这些共同点一般是他的职业属性,他所处的某一个小区,或者是他年收入的一个范围,这些标签和第一个标签的区别是有更加明确的判断标准和门槛,更加的细化。
第三,梳理清楚促进潜力客户转化的影响要素。
找到了应该重点攻克的客户,怎么加速这一类客户的攻克进度?
我们需要回溯客户的整个决策路径,适时出现在决策路上,推动用户一把。一是筛选出攻克的典型客户,且最终成交的;二是梳理这些客户的所有用户路径,看一看在走向成交的路上,他们都有什么共同动作?
比如说在教育行业,我们复盘比对了所有付费用户在成交往前推的节点路径后发现,完整上过三门体验课的用户的转化率远高于未完成这个动作的用户。那么推动客户上完三节课不仅是我们的重要运营动作,完课节数也将是我们的重要标签之一。
转介绍除了受到客户本身性格分享欲的影响,触发条件也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服务装修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想要让一个客户做转介绍一定是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内效果最佳。
因为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后续的交付时间周期过长,我们等到完整有交付效果再让客户去转介绍,那时客户的关系可能已经淡了,或者中间有很多变数,所以签订合同这个动作就应该成为我的用户标签体系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标签。
言而总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步能够解决的一定不要用两步,一步能够达到80分的没有必要用3、4步达到100份。作为普通公司,应该时刻把效率挂在脑袋上。
希望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筛选识别出真正能够成交的客户,推动成交。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